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曹素萍丨人文谷里读志昆 ——吴志昆散文创作研讨会发言摘登

2019-12-09 16:28  阅读:9633 

人文谷里读志昆

——吴志昆散文创作研讨会发言摘登

■曹素萍 / 整理



11月24日,周日,晴,庐陵老街人声鼎沸。阳光照耀下的人文博物馆内高朋满座、嘉宾云集,来自国内多地的文朋诗友汇聚在这里,共同奔赴一场文学的盛宴。

由吉安市文联主办的共和国同龄人吴志昆近年散文创作研讨会在这里举行。

吴志昆在散文创作方面造诣颇深,先后出版多本诗文作品集,如《短笛横吹》《水远山清》《江清月近人》《可爱的吉安》《井冈之旅》等。北师大艺术传媒学院桂青山教授、博导在读完《江清月近人》一书后专文书评,赞道:“其轻灵精美,其古远沉雄,其凝练而不拘谨,其疏散而不汗漫,其飘逸洒脱,其古典辞章的潜润,其民俗俚语的穿插”,“非此人写不出如此文字,此篇章也只能出自此人。”鲁迅文学奖诗歌奖曾经的金牌得主刘立云在读完《一蓑烟雨》后寄语:“风发似少年,踔厉好文章”“仰兄才华,叹天不公”。

研讨会上,吴志昆用“三个有”分享了自己散文创作的心得。

一、有感而发,写的东西不会无病呻吟,都有灵感的喷发点、有情绪的表达点;二、有所寄寓,写的文字要表达对人生、社会、历史等的思考,表达一些情怀或感想;三、有些趣味,趣味包括理趣、情趣、语趣。



吴志昆自述

吴志昆在自述中说道,解放后,建国前,他出生在井冈山下永新鸥田乡的农夫之家。家居20里山冲的山麓水滨,单栋独屋,一户为村,门前碧水木桥,屋后翠竹松涛。

他出生前一个月,永新解放;弥月时,开国大典。

他是与新中国同龄的人。沐浴过她的阳光雨露,分享过她的辉煌荣光,履历过她的坎坷雪霜——

高中仅仅读了一年的他,便离开了学堂,下农村,进工厂,接受磨炼。在这段时间,他领略着劳动人民艰辛的汗水,也感受了收获的快乐。在土地上劳作的经历,成为日后他对知识青年教育的宝贵财富。

脚踏实地,依然仰望天空。

虚岁三十这一年,他踏进了一所草创的地方大专当了老童生,从此开启了梦想之旅。读书,习作,梦想逐渐开出了一朵绚丽的花。

在吉安师专毕业后,他便离校任教,开始教书育人,为推动吉安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同时,也笔耕不辍,数十年的坚持,为吉安的地域文化增添一抹诗情画意。



研讨会现场

研讨会在轻松而热烈的气氛中进行,与会者围绕吴志昆的作品畅所欲言。这也是吉安文学界交流地方文化写作、散文写作的一次盛会,一次思想的碰撞,一次心灵的交流。本刊精选部分代表发言(有删节),以期管中窥豹,也为地方文化书写,作一份留存。



龚奎林

(文学博士)

吴志昆散文解读

吴志昆年轻时是位有激情的青年诗人。他在社会发展急剧变迁中,书写日常生活、情感往事、生命变幻和人生体验,历史人文、故园乡愁、情感青春无不在他笔下闪耀着智慧的灵光。

首先,日常化的叙事风格。以朴实平淡的文字构筑着它独有的诗情画意,通过朴实化的语言呈现日常行走的人生经历和生命感悟。

其次,庐陵文化乡愁的诗意表达。吴志昆的文化游记,把对庐陵山水、故乡风韵及文化记忆融为诗意美学的关照,民风、遗俗、信仰都得到诗意表达,那种青春怀旧的感伤气息在文本背后一览无遗。《诗画好官》《苏东坡与吉安》《把地理读成历史》叙述了古庐陵文化的传播,《致敬最后的农耕》《方言俚语中的文化乡愁》《哭嫁:民俗的化石》也隐含着作者对民间文化消逝的隐忧。

再次,低语艰辛励志的青春怀旧。《双抢一日》《那些年那些事》《迟开的花》《爸爸上学去》《此情可待成追忆》是一种青春祭,缅怀青春的苦难、挣扎与勤奋,也是自我认同的励志铭。吴志昆通过自己的青春故事和人生经历,向我们诉说着有关生活、生命的故事。



汪茂生

(高级教师)

农耕文化的眷恋与审美

一、对农耕文化的眷恋与怀想是吴志昆近期散文中挥之不去的情感。

我读吴志昆的近期散文,感受最深的是其对乡村生活的回顾与描绘,对农耕文化的眷恋与怀想。如《双抢一日》整篇用真情,极其真实地描绘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农村夏收夏种的场面,繁重的田间劳作,赤日如火的暑天,早起晚睡的村民,生活艰辛家庭,无不真实地再现那个时代的农村生活。

二、对农耕场景与农村生活描绘是吴志昆散文中最精致感人的画面。

与生俱来的农耕情结,挥之不去的乡村意识,让吴志昆散文中的农耕生活描写显得精致感人,具有独特的一种诗情画意。在这一点上,他继承了我国田园诗风的精髓,将农村现实生活中那些常见的:鸡鸣,狗吠,炊烟,水牛,筒车等组成了一幅幅动感极强的感人画面,读着让人留连不已。

三、吴志昆散文站在时代高度赋与农耕文化新的内涵,新的审美价值。

吴志昆的农耕散文从文化发展的历史趋势中去审视农耕文化的特质与美感。如《致最后的农耕》正是从历史发展的高度来反观农耕文化,还从文化传承的高度,指出农耕文化在稚孙一代中的淡化和消蚀的现状,发出无可奈何慨叹。



李芝桂

(公务员)

情到深处笔更健

吴志昆的《英雄离我们远去》《璞玉井冈》《早慧的星》,字里行间无不流淌着先生对革命先辈的崇敬之情,以及对那个时代那一辈人的追怀。这份感情是那么的浓烈,“春天的季节播撒春天的希望,时代的风云际会时代的英雄”(《英雄离我们远去》);而《爸爸上学去》《那些年那些事》,表面上叙述的是个人的命运、家庭的命运、身边人的命运,而实质上这些无不折射着时代的命运、国家的命运、民族的命运。

吴志昆一生博览群书,记忆力强,笔下文字有一股浓浓的学者气息。《诗话好官》《苏东坡与吉安》《牺牲》《海上来华第一人》等篇章,文中散落着大量的诗词、名句、典故、轶事、野史、传说。这些知识点的铺陈,既让文章有了广度和深度,又让读者在不知不觉中丰富了文学、文化、历史、地理等知识。

贺小林

(文艺工作者)

吴志昆的诗书人生

因为生活中有过多的磨炼,因为有一颗悲悯的心,吴志昆始终把目光和笔触锁定在故乡的山水,以及红土地上可歌可泣的人和事。刊于《诗刊》卷首的作品《井冈林海情意深》还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国家级文艺晚会上被表演朗诵过。散文诗《井冈路》以路起韵,谱写了一曲恢宏的讴歌井冈先烈的乐章。他以画家的眼光去观照土地,摄取自然风光,触目的感动经常迫使他拿起笔来写出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感。因而,他几乎写遍了自己涉足的地方。作品分别入选江西30年、50年、新时期20年和90年代文学作品选以及《中国散文集萃》等选集,另有30余万字美学、诗歌理论的学术文章发表。

汪剑豪

(文学博士)

轻灵诗情谱乡韵 从容踔厉叙人生

最早读到吴志昆的创作,是大一时吴志昆赠送给我们师专中文系新生的散文诗集《乡韵山魂》。吴志昆的诗集册子不厚但带给我的感受却是震撼与钦羡。

这次看到2019年夏《井冈文艺》上吴志昆的散文选萃,又让我大吃一惊,并申发出由衷的佩服。原以为他是写作诗歌的高手,尤其是散文诗让我叫绝,没想到原来其的散文也是如此老辣,读来,从容坦然,情荡踔厉。间或荡开一笔,横插轶事,让人抿然一笑,身心顿发,文字间又可见到时代苍茫,人事关怀,或温馨,或沉郁,或慨叹,或嘘唏,时见对人世的踔厉感怀之健笔。最更难得是,那些游记散文,纪行写景,却又时怀故乡之思,把异地他乡与故乡的文化思考以及人文关怀牵系在一起,相互映衬,相互比照,或序故乡文化之风貌,或发故乡文化之深沉。把游记写的开阖自如,雄趣横飞,足见一个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智者心志和胸怀。



部分与会者合影

(来源:庐陵悦读)

921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