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韵悠悠冻溪长
古村
小诗一首,引出江南一个文化古村,它就是泰和县南溪乡的冻边村。冻边村属匡溪行政村,距县城10公里,有6个村小组,为单一姓氏胡姓,共260余户,1000余人。
冻边胡氏始祖肇基于庐陵,从霸公一世脉传迄今凡48世,历时1000多年。始祖霸公五代十国南唐时为吉州刺史,功封庐陵郡侯,因而子孙遂此安家。明洪武初年,庐陵铨公后裔一支迁入今地,也就是现在的冻边村,繁衍生息。
自明初建村来,族人在这临山面水的环境里生息繁衍六百余年。
村名“冻边”
整个村庄布局如磨盘形,中心高处 恰似漏斗,冻溪绕村而过。众多清代、民国建筑,特色鲜明。冻边人自古耕读传家,商儒并行,崇文重教,代有名士。清代中叶,房静园公胡定(1709年—1789年)荣膺翰林,历掌御史,公正廉明,政绩辉煌,世人景仰,并著有《双柏庐集》诗文,风行于世。
人物
胡定,字敬醇,号静园,祖籍江西泰和匡溪冻边村。其父胡子开,于清康熙年间由江西泰和县迁往南雄城定居,以缝纫为业,家境清贫。胡定小时性聪敏,六岁就学于凌江书院,“阅七月,背诵四书、毛诗。稍长,博通群书,阴阳卜筮推算,无不淹贯”,人称神童。十五岁考取秀才,名列榜首。十八岁乡试中举,名列第二。二十二岁登进士第。雍正十一年,二十五岁授翰林院庶吉士。
乾隆五年七月,胡定本着他那秉直的性格,上疏奏陈湖南巡抚许容诬陷粮道谢济世一案,揭发湖广总督孙嘉淦等朋比倾陷谢济世情状。后来,胡定以母老乞归养。服除,复授福建道御史。到任即参奏台防同知不法行为,风烈如故。旋以劾内务部郎中剥削伤民事,军机大臣责胡所奏不实,夺职下狱,久之案定,罢归。
胡定为官廿多年,从切身的经历中深知直道难行,有幸保命归来,欣然曰:“书生之魂来归旧壤,射声之鬼无恨他乡,是我今日之谓夫!”胡定归来时,两袖清风,残牖破壁,生活淡泊,以教书谋生。他曾掌教于瑞州凤仪书院,又先后主教韶阳、道南书院。乾隆二十二年,皇帝南巡,胡定往杭州接驾,得以复职。
有人劝其再图仕进,胡定淡然不应。筑室双柏庐,安度晚年,卒年七十九岁。著有《双柏庐文集》《御纂通鉴纲目测议》。
传说
传说一:“金馬玉堂”马字少一点
金马玉堂是清朝廷给翰林学士的荣誉称号,而冻边村宗祠朝廷赐予的匾“馬”字为何少一点呢?相传清康熙年间,本村胡定考上翰林编修。按礼法,朝廷赠送匾一块,其 书“金馬玉堂”,以褒奖胡定。此匾曾一直悬挂宗祠厅堂,后被焚毁,现仅文字复制于宗祠大门之横联。
当时翰林院内部勾心斗角,其书写此匾的翰林学士心中妒忌胡定,故意将“馬”字少写一点,其用意即影射胡定虽考上翰林编修深受朝廷宠爱,但也只能像匾上的“馬”字一样,即四只脚少了一只脚,今后也只能跛行,而不能疾驰青云直上,官运只能到此而已。
传说二:十八鲤鱼跃龙门
相传清康熙年间,正值冻边文风鼎盛、人才辈出时期,常有鲤鱼跃龙门之说。当时号称有十八文人文采不错,正准备参加朝廷组织的考试,即将跃过龙门。当时有文人周某,此人精通风水,妒忌冻边村风水独特、文风鼎盛,便心起邪念,就假借帮冻边看风水之名,实则破坏其风水。当时冻边有一条小溪穿村而过,河水清澈,此小溪即冻溪。
周某在溪流咽喉之处(喻作龙门)堆砌水獭形假山一座以阻止十八条鲤鱼(即喻十八文人)跃过龙门。
结果其目的得逞,有十七条鲤鱼没有跃过,被水獭吞噬掉,但仍有一条跃过假山,跃过龙门。这跃过龙门的唯一鲤鱼就是当时的冻边文人胡定。此假山坐落在今南岭村对面田中高出的一块荒丘上,现依旧清晰可见。
传说三:泰山石敢当
胡定辞官回乡,口袋空空,路过泰山,有道人以一石相赠。说天佑好人,只要把这石头放在家中,便百邪不能入。可是,就在下一驿站,人见胡定包裹沉重,便做了梁上君子,把一块石头当银子偷去了。胡定回乡,只能动笔在屋角处写上“泰山石”几个字,想了想,又加上“敢当”两字,也就是道士之言。自此,“泰山石敢当”成了泰和比较特殊的古宅文化之一。 深厚的优秀历史人文积淀,使冻边人耕读传家风气浓厚。
如今,冻边旧宅古朴,新屋林立,枝繁叶茂,为附近有名大村庄,也是远近闻名的富足之村。进一步巩固传承了先祖团结、和睦、和谐的优良风气。(黄从周、吴亚萍)
编辑:肖武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