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书传家沙村人
|
沙村镇距泰和县城东南约30公里,境内有山叫鹅公垴。境内有河名珠陵江。沙村圩镇因水而兴,始建于清朝光绪初年的沙村小镇,街道原是建在江畔不毛之地的沙洲之上,却日渐成为泰和县水槎、小龙、中龙、上圯、老营盘、灌溪等乡镇通往县城的交通要道。现在的沙村圩镇319国道、京九铁路穿境而过,交通便捷的乡村公路连接着河东6个乡镇,使得沙村圩镇成为山区移民理想的迁居地,日渐成为商贾云集之城镇。(府山城遗址)沙村的交通区位优势早在3000年前就被先民所重视,沙村府山城遗址经考古发现属西周遗址。南北朝时期,陈朝部将曾在沙村驻军,驻军处建起了围城。
沙村不仅是交通要道,更是一处地势平广、依山傍水、宜耕宜居的山清水秀之地。唐朝刘氏由金陵迁来,于沙溪建刘家村,县志都说“先有刘家村,后有沙村”。
高陇杨家的师鲁公北宋迁来,看见杨家村前珠陵江奔腾不息,村后彰法山万古长青便住了下来,子孙满堂,繁衍生息。
凤岗村肖姓始祖南宋时期为避金宋之战乱,从京师迁来此处定居,后辈子孙传承先祖书香世家的家风,读书甚了得,明清两代出了6名进士15名举人,可谓显赫一时。当地村民把举子们的名字镌刻在“世科第”牌坊上以示褒奖,激励后辈学习先贤,读书、立志。
沙村镇尹家村是个风水宝地,东仰鹅公岭、面朝笔架山、西傍付山城。村里出了个尹阁老,明朝成化年间,尹直受翰林学士、兵部尚书、加封太子太保,成为继杨士奇后泰和第二位入明朝内阁的朝廷宰相,成就了泰和隔河两宰相的传奇。就在沙村尹家为出了个尹阁老而自豪的时候,离尹家不远处的另一个小山村却传来了新的喜讯。
成化十四年,坪洲南坑村人曾彦参加殿试被皇帝钦点为状元。朝廷最高学府的四品高官,国子监祭酒罗璟亲自送状元曾彦荣归故里,一路上旌旗招展、锣鼓喧天、人潮涌动。状元及第的曾彦成为沙村人追捧的一线明星,状元的传奇故事在乡间广为传颂。千百年来,泰和民间一直流传着泰和要出几位状元的谶言。泰和考上第一个状元陈循时,杨士奇曾赋诗云:“龙洲过县千年谶,黄甲初登第一名,从此累累题榜首,东城迎喜过西城。”后十余年间,西城曾鹤龄,典史曹鼐果然相继状元及第。现在曾彦状元再次应验了泰和这首传承千年的谶言。送曾彦回乡的罗璟感慨道,“江右贤科十回虎榜魁天下,西昌文运三应龙洲过县前,都人荣之。”曾彦是穷人家的孩子,早年在县学发奋苦读,却屡试不第,成了老童生。但他并未灰心,仍刻苦求学,曾彦比尹阁老还大三岁,五十四岁才中状元。大器晚成的曾彦才思敏捷,答辩应对,随口而出,诗词文章,倚马可待,立意在匡救时政。成化、弘治以前称状元老成的就以他为首。曾彦一直在翰林院任职,虽然没有出任实权高官,但在退休回乡后远钟鼓纨绔之哗喧,尚诗书琴瑟之清素,写下了许多佳作。曾彦苦学成才的故事在沙村口耳相传至今。沙村人崇文重教,希望后代子孙人文鹊起,科甲及第。从这一栋栋的宗祠、民居里留下的祖训,是对后辈子孙的一声声经久不衰的嘱托。(井冈山报)
编辑:蒋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