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里有一张长形书桌,看上去并不那么起眼,但它是我家的传家宝。听奶奶说这是爷爷的旧书桌……
爷爷去世得早,我没见过爷爷,只见这张旧书桌。小时候我见抽屉里有一些纸已泛黄,线装的直行书,就好奇地翻着。可还没翻几页,就被奶奶发现并制止了。奶奶严肃地说:“千万别弄坏这些圣人的书,等你们长大后再看吧!”我不解地问:“什么是圣人,圣人是做什么的?”“圣人,就是孔夫子、孟夫子这些人,他们教人要积德行善、知廉耻、懂规矩的。”我听了却如坠云里雾里,又似乎懂了一点点。
光阴荏苒,我和姐姐进入了小学。一天爸爸把爷爷的书桌腾出来给我们读书写字用。我问爸爸这些圣人的书你不去读呢?爸爸笑着说:“这些都读过了,你们长大些也要读”。原来爸爸早就在这张书桌上读过了这些书,后来考上了师范,当了教师。如今爷爷的书桌又传给我们用了。
不久,人民公社办食堂,书桌被管理员借去了。我们没有书桌,就跪在一条长板凳前写作业,直到散了食堂,我们才把这张已是面目全非的烂书桌搬回家。奶奶心疼万分,只好请来木工修理,书桌才重新摆放在厅堂供我们使用。
在1957年那场运动中,爸爸被戴上了“右派帽子”。奶奶听说后,十分震惊。她怎么也不相信自己正直善良、知书达理的儿子会犯上,一定是冤枉。由于父亲问题,我们小学后都未升学,奶奶知道后,很难过地说“种田就种田吧;人生两件大事‘读书、耕田’你们是在做大事了。”奶奶没读过多少书,却深明大义,鼓励我们说:“要干一行,爱一行,要学好种田”。
年迈的奶奶因父亲戴了“帽子”变得郁郁寡欢,在乡人面前失去了往日的尊严,加之我们又不能升学,在1961年冬忧郁去世了。我们突然间失去了这位慈祥和蔼、可亲可敬的奶奶,顿觉孤单无助,就伏在爷爷的书桌上痛哭起来。
1962年春,妈妈又从教育岗位下放了。全家赖以生存的——妈妈那微薄的工资也没了。一大家子七八口的生活陷入了极度困境。妈妈面对现实,没有被困难吓倒,而是平静地对我们说:“穷则思变,没有迈不过的坎”。尽管当时我们还小(姐姐才十六岁)可是我们却很争气。在妈妈的操持和带领下,全家起早贪黑、不惧风雨寒暑,多挣工分、多积肥、还开了几块荒地,养了猪和鸡……由于全家人的勤劳俭朴,终于度过了这个极其艰难的时期。
农村劳动的日子总是紧张忙碌的。一有闲暇,我们姐弟就围坐在爷爷的书桌旁,听妈妈给我们讲些名人、名言、或历史故事。妈妈希望我们学习前人的优秀品质和坚强意志。还教育我们要多读书,要诚信为人,勤奋向上。妈妈的教诲令我们终生受益。尽管当时生活是艰苦的,但回忆起这段时光,还是十分美好和充实的。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除了劳动就是读书。哪怕再累、再忙,数年如一日地坐在爷爷的书桌前,挑灯夜读。读书成了我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后来,我又阅读爷爷留下的圣人书,这些书是文言文,很多词句深奥难懂,妈妈就在爷爷的书桌旁给我们讲解。她深入浅出,讲得透彻,让我们听懂为止。
经过长期的农村磨练,我没有辜负奶奶的期望,终于成了一个出色的农民。村民信赖我,有事总爱找我商量或帮忙。因此,在1977年春,我被选为生产队长,我自知是群众对我的信任,不可辜负。因此我白天带领社员生产,晚上就坐在爷爷的书桌前拟写生产计划,或与农民兄弟聊天,谈生产、谈生活,更多的是谈怎样解决温饱,摆脱困穷。
一天,老农南仔,满脸苦笑走来,近前才说:“客来了,实在没法,借几滴眼泪(食油)给我吧!”说着,从裤袋里掏出个只能装四、五两食油的小瓶。此情此景,实令人心酸。我家油虽不多,还是给他上满了一瓶。农民的生活总是困难,如何改变呢?我坐在书桌前寻思着。
面壁十年图破壁,一个大胆的想法在我脑海形成:分地给社员们承包种油菜。我的提议得到社员一致拥护。说干就干,社员们在分得的承包地上撸起袖子大干。田地里不久就长出了喜人的油菜。
我队“分地承包”一事,不久就引发一场轩然大波,一边是社员热情空前高涨,一边是上级严厉阻止,并撤了我的职。深受群众欢迎的承包制被阻止,农民没有生产自主权,如何能摆脱贫穷?我彷徨、困惑,我又坐在爷爷的书桌前久久地沉思。
春风送暖,坚冰已破,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了,传来了振奋人心的消息:“农村将实行家庭承包制”。人们欢欣鼓舞,奔走相告。而我队社员承包的油菜已是丰收在望了。
喜讯不断,1980年夏,党中央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给父亲进行了彻底平反,摘了“帽子”恢复了工作。二十多年的蒙冤终以昭雪了。
父亲平反不久,我也走出了农村,成了一名教师。我又常在爷爷的书桌前,学习、备课、阅卷或写总结。父母总勉励我“要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因此我勤于钻研,教学相长,经常获得各种教学奖,在2001年全镇小考,第一、二名均出自我班。其实,我不太看重排名的前后,也不在乎奖金的多少,只要我的学生都有长足进步,我便知足了。
物换星移,世事变迁,各种新型家具和学习用品不断更新。但爷爷的书桌已伴随着几代人的成长。它不单单是张书桌,它所传承的是诚信为人、律己奉公的道德观和用心读书、勤劳俭朴的家风。因而在这个大家庭中,本科生、硕士生层出不穷,可谓群星璀灿。爷爷的曾孙还在大洋彼岸,美国的哈佛大学攻读博士后呢,若上天有灵,爷爷、奶奶也当含笑九泉。
世事沧桑,岁月易逝,父母已先后去世,我也退休多年,已是须发斑白的古稀老人。回首起那漫长的坎坷人生,往事是那么真切,又是那么模糊,令人唏嘘不己!所幸,我们没有辜负长辈们的谆谆教诲和殷切期望。
爷爷的书桌承载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希望,它是知识的象征,智慧的源泉,正义的化身……。它在我心目中的份量与日俱增。
蓦然,我又仿佛坐在爷爷的书桌前……
作者:刘克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