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杜鹃 生命舞者
■ 文/ 刘丽玲
舞台上的梁萍茹
“最后一尺布用来缝军装,最后一碗米用来做军粮,最后的老棉袄盖在了担架上,最后的亲骨肉送他到战场……”这是梁萍茹今年为井冈山革命博物馆编排的节目《初心永恒》的开场白。梁萍茹说:“《天下相亲》这几句歌词跟我们的井冈山太契合了,非常感人。在给井冈山革命博物馆编排这个节目时,我自然就想到了它,并把它用上去。”梁萍茹很认真地说:“不要以为我们做红色的思想性强的东西会没有人看。只要你做得好,剧情好,一样感人。我们的艺术不能只是说教,而是要想方设法去真正打动人。”
64岁的梁萍茹身上有一股执著韧劲。我们约在市总工会四楼的职工艺术团见面。这是今年刚成立的一个团,梁萍茹兼任团长。
等记者赶到,她已忙乎一阵了。“我自己开车来,住得也还近。”梁萍茹一见面就风风火火地说,“我55岁那年学会开车,没办法,太忙了,自己不开车根本不行。”
记者由衷赞美她精气神实在好。梁萍茹笑道:“今年忙得基本没有停下来。去年不行,躺了两个月。”原来在去年一次晚会排练现场,梁萍茹不小心一脚踩空,踩到台下,造成腰部压缩性骨折,脚趾也断了两根。躺了两个月保守治疗,“不是实在没办法,我不会躺下的。”躺着的这两个月,梁萍茹每天遥控各种晚会排练。有时讲解一个节目,就有二十多人到病房来,医生急了,说怎么这么多人。躺了两个月,居然没落下任何事情。“那两个月我看到这么多人来找我,感觉自己在专业领域还有点用处,虽然身体苦一点,内心还是蛮欣慰的。”梁萍茹说着,眉心都是笑意。
生命舞者,跳动不息
梁萍茹出生于1955年,青原渼陂人,革命烈士梁一清的孙女,国家一级编导。退休前是吉安地区文艺学校书记、副校长;吉安市采茶歌舞剧院书记、艺术总监;吉安市文广新局调研员(分管专业艺术工作);江西省舞蹈协会副主席、吉安市舞蹈协会主席。梁萍茹15岁走上舞台,随后的几十年,一直在舞蹈艺术行业,或舞(做舞蹈演员),或师(做舞蹈老师),或导(做编导),从未停歇。
《映山红》上了《舞蹈》杂志封面
梁萍茹早期代表作品三人舞《映山红》是其“红色舞蹈”的发轫之作,作品围绕着牺牲与奉献,抒发革命先烈生命价值取向的崇高与壮美,剧照上过《舞蹈》杂志封面;舞蹈《井冈翠竹》把井冈之魂比作山竹,不畏严冬、不畏风雪;舞蹈《望红台》则表现苏区妇女为中国革命作出的巨大奉献,作者大胆地跳出传统结构模式,站在历史的制高点,将奉献精神高度概括,升华凝练为情感连缀链。三人舞《女人·磨》则用一个司空见惯的推磨动作,发展成一组陌生而又意味深长的舞蹈语汇。还有《表嫂茶》《春锣》等,从劳动、娱乐等世俗生活场景中寻找舞蹈的元素,把可舞性、可看性的元素升华成舞台艺术的亮点,从而折射出真善美的光芒。群舞《枯与荣》则有诗情与哲理的探求,舞蹈更具当代性……
中国舞蹈家协会名誉主席、著名舞蹈艺术家贾作光先生曾在梁萍茹的作品研讨会上深情地说:“梁萍茹将自己的艺术生命扎根在红土地上而无怨无悔,这种敬业精神值得在全国舞蹈界推广。”
60岁那年,梁萍茹从艺术学校等几个部门的岗位上退休,本来可以像常人一样享享清福了,“可没有办法,事情总是不停地找上门来,我又是个急性子,人家来请了,不做好心里就不踏实。”
退休后,梁萍茹返聘为吉安市采茶歌舞剧院艺术总监。刚开始说好就带三年,三年过去了,剧院请她再带三年。“又要做三年。”梁萍茹有点无奈,又有点自豪地说。
几年间,梁萍茹带领的艺术团队,创编出了诸多大型剧目,好评如潮,获奖不胜枚举。如2017年纪念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90周年的大型晚会《映山红》等受到广泛好评。在梁萍茹的指导下,市采茶歌舞剧院整体艺术水准有了较大提高。
梦想与遗憾
梁萍茹一直有一个梦想,就是创办一所舞蹈学校。这个梦想终于在退休后实现了,2018年,“萍茹春蕾舞蹈学校”挂牌成立。梁萍茹说,创办这个舞蹈学校的初衷是想多培养一些舞蹈苗子,同时让更多的人了解舞蹈、喜欢舞蹈、爱上舞蹈,通过舞蹈愉悦身心。梁萍茹只要没出差,每晚必亲自到场,给学员说要领,讲体会。她说,我更多地是给她们讲一个作品的情感内涵及舞蹈的情感表达。这两年,萍茹春蕾学校做了12期舞蹈教师培训,助推我市少儿考级水平明显提升,名列全省前茅。
梁萍茹早期练舞
有时别人讲她,你又不缺钱,何必这么辛苦?“说实在的,做这行几十年,内心肯定是不舍,加上自己也还有这种能力,不去做总觉得可惜。”
回望来时路,梁萍茹聊到当时参与导演的大型采茶戏《远山》获国家“五个一”工程奖后,上海越剧团导演童微微就跟她说,以后有机会我们还要合作。2015年,上海市越剧院排练新版越剧《红楼梦》殿堂版中最后一场“太虚幻境”总不满意,导演童微微找到梁萍茹,请她去上海越剧院排那个大场面的调度,编舞,没想到效果极佳。十几年间,梁萍茹与童微微合作了十几台剧,她的敬业精神和专业水平也备受认可。
梁萍茹上世纪90年代初才有机会参加函授,学习中文专业。她知道舞蹈除了技法,更重要的是选材和结构。随着年纪与阅历的增长,梁萍茹感觉到自己对作品的理解更能抓住重点与难点,也更看重艺术作品的深度与广度。
梁萍茹近期刚与团队到了深圳观摩《永不消失的电波》舞剧巡演,她说:“只有不断地去做去看,才不会被淘汰。”
要说遗憾,梁萍茹说自己这一生中最大的遗憾是没去北舞(北京舞蹈学院)学习。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梁萍茹作为舞蹈演员已经小有名气。31岁那年,梁萍茹从舞台走向讲台,去到吉安地区文艺学校做舞蹈老师。1991年,北京舞蹈学院一纸入学推荐表在梁萍茹内心泛起涟漪。但当时的梁萍茹正在函授文化课,家里孩子尚小,分身无术,在学校又是一人教舞蹈专业,犹豫中就错失了机会。
红色题材,情有独钟
“我发起飙来很可怕的”,梁萍茹声音有点哑,却仍是掷地有声。
“我总是对自己说压住、压住。没办法,一到现场我就会很严肃,迟到早退的我会大发雷霆。发完火有时自己也劝自己不要这样。他们不知道这也是一种爱。”
今年,梁萍茹在指导学员舞蹈
梁萍茹称自己总是在“救火”“救场”,虽然梁萍茹在工作中会偶发“小脾气”,但更多的是被她的执着与毅力深深折服。
梁萍茹说自己最满意的作品是《远山》《七彩畲乡》《乡里法官》等几部作品。合作过的一名编剧曾评价她说:编排很好,舞中有戏,戏中有舞。梁萍茹知道,一个作品,千万不能“戏不足舞来凑”,舞是剧情的铺垫,是外化人物的内心。
近几年,梁萍茹编、排、导较多,做晚会导演较多。她说:我从来没有想过做事要得个什么奖。只要葆有激情,开心去做就好,其他的不需强求。
或许因为梁茹萍身上流淌着烈士的血脉,50年来,梁萍茹对红色题材情有独钟。前期代表作也好,中后期导演的一些大型主题晚会也好,都回荡着浓厚的红色激情。梁萍茹的爷爷梁一清曾是吉安市工会委员长,牺牲前是吉安工人运动领袖,父亲是老吉安市工会主席。梁萍茹从小就在当时的老工会礼堂看各种演出。记得当时江西省铁路文工团来家中慰问演出,小萍茹就暗自立下志向,将来也要做一名红色文艺工作者。如今,几十年弹指一挥间,梁萍茹,这位红土地上的生命舞者,仍未停下艺术追求的脚步,红色杜鹃,依然尽情绽放。(来源:庐陵悦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