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心聚力,团结拼搏,不仅战胜了百年不遇的洪涝灾害,克服了宏观经济下行带来的不利影响,而且保持了经济社会和党的建设各项事业发展的良好势头。”回首过往,不寻常、更不平凡,2018年,泰和县在务实担当、砥砺奋进中收获了累累硕果,在重振雄风、再创辉煌中迈出了坚实步伐!
昌赣高铁沿线首座开通的高铁站---泰和站
“质量分”越来越高高质量发展鼓舞人心
一组组可观可感的数据,一件件推动发展的实事,是泰和发展脉动的最好见证。2018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形势,泰和县坚持“稳”字当头,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稳增长“组合拳”,推动全年主要经济指标继续保持中高速增长,增幅稳居全市第一方阵。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9.5%,电子信息主营业务收入首次突破200亿元,人民币贷款余额和增幅均列全市第一,存贷比同比增长近10个百分点。经济结构不断优化,三次占比调整为14.5:44.8:40.7,三产占比提高2.6个百分点;全社会研发经费占GDP比重达2.1%,同比提高0.82个百分点,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明显提升。
“基础桩”越夯越实高质量发展振奋人心
铆足干劲,撸袖攻坚,泰和县聚焦重点项目,推动“十大工程”全面开工。城区水系综合治理、祥和大道、高铁广场等一大批打基础、管长远的项目扎实推进,南方物流园、城区园区污水管网、体育中心等一批历史遗留问题有效破解。坚守生态底线,大力推进污染治理、环境整治、生态建养,该县全面落实河长制、库长制、林长制,着力打造赣江最美岸线,经济发展的“绿色含量”越来越丰盈。深入推进产业转型,当地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实现翻番,万亩连片稻虾产业基地基本成型,浙大西迁旧址改造提升、快阁文体公园、沙村绵溪等景点初步成型,蜀口生态岛旅游集聚区加速推进,国兴城全面建成开业,城市规划布局、基础设施和功能配套不断完善,人气商气不断聚集,发展潜力和后劲更加强劲。
千里赣江第一岛---蜀口生态岛
“民心桥”越连越紧高质量发展温暖人心
“人民幸福”就是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泰和县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扎实推进脱贫攻坚“春季攻势”“夏季整改”“秋冬会战”三大行动,全县剩余5个贫困村全面摘帽,2018年度减贫343户982人,在国家脱贫攻坚省际交叉考核中得到高度评价。民生指标全面完成,教育、文化、卫生事业全面发展,桂花学校顺利开学,一大批校建项目加速推进,22所乡镇公办幼儿园建成全覆盖,310个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85所农村产权公有村计生卫生室全面建成,省级卫生城市创建扎实推进。积极创新社会治理,一个“和谐片区”、两条“平安长廊”示范带建设稳步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在全市率先打响第一枪、批下第一捕、敲响第一锤,十大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持续推进,实现事故起数和伤亡人数“双下降”,全县社会大局平稳有序,群众安全感进一步提升。
“责任田”越种越好高质量发展顺应人心
抓好党建就是最大的政绩。泰和县紧紧围绕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压紧压实管党治党政治责任,自觉扛起主责、抓好主业、当好主角。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大力开展“不忘初心第一课”活动,诵读“红色家书”,传承红色基因;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话语权,在全市率先组建覆盖县、乡、村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一树两强”主题活动深入推进,25个软弱涣散党组织全面整顿提升到位;深入推进作风建设“三大行动”,大力整治“怕、慢、假、庸、散”和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全县上下谋发展、思发展、为发展的干事创业氛围进一步浓厚,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进一步巩固。
“荣誉墙”越挂越满高质量发展凝聚人心
天道酬勤,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众志成城,团结拼搏,泰和县各项工作好事不断、好戏连台、好评如潮。该县工业园区成功升格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全市唯一获评“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圆满承办全省农村实用人才助力脱贫攻坚会议、全省畜牧业工作会议,接受了全省现代农业发展大会现场检阅;“田教授”服务团、“交治合一”、党管人才等改革创新举措受到省市高度关注和一致好评。全年荣获全省旅游产业发展先进县、全省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先进县、全省农业综合发展先进县等众多沉甸甸的荣誉奖项,特别是一举获得全市高质量发展考评一类县第一名的优异成绩,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各项事业开创了崭新局面。
创新开放———经济发展高质量
始终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着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2018年,主要经济指标继续保持中高速增长,增幅稳居全市第一方阵。发展环境、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
聚力抓项目稳增长,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全年争取上级项目资金22.8亿元,增长8%。城乡生态建设攻坚年和决战“三沿三区”百日攻坚活动扎实有效,“十大工程”项目全面开工,67个重点项目开工45个、竣工10个,完成投资72.75亿元,昌吉赣高铁、沿溪货运码头等省重点项目快速推进,南方物流园、城区园区污水管网、浅水湾农贸市场等一批历史遗留问题有效破解,高铁广场、城区水系综合治理等一批管长远、打基础、强支撑,补短板、惠民生的重点项目加快建设,项目开工率、竣工率大幅提升。投资近5亿元开展全长30公里的城区水系综合治理,实施引水疏浚、清淤截污、生态治理工程,年内将还群众一城活水、一城清水、一城秀水。同时,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年内利用省外资金项目实际进资增长11.22%,外资增长9.3%,先后举办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绿色食品、现代农业等产业招商活动16场次,成功举办深圳(泰和)重点产业推介会,成功签约入园项目28个、签约资金153.2亿元,项目签约个数和引资额度均创历史同期最好成绩。
泰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工厂生产线上的智能焊接机器人
全力抓转型促升级,三次产业全面提升。工业稳步向好。规模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270亿元,增长13%,电子信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首次突破200亿元,同比增长36.2%,首位度、集聚度和贡献度持续攀升。茂盛环境、蓝沛新材料、和信化研纳米等40个项目相继开工建设或竣工投产。合力泰成功入选全国电子信息百强企业、中国民营企业制造业500强。农业优化升级。粮食总产53.16万吨,实现“十五连丰”。高质量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6.45万亩,进度和质量进入全省第一方阵,六大富民产业扬优成势,全年种植绿色水稻15.6万亩,新增井冈蜜柚8600亩、有机蔬菜2200亩,乌鸡饲养量突破2000万羽,万亩稻虾基地和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初具规模,高标准接受全省现代农业发展现场推进会和全省农村实用人才助推脱贫攻坚现场会检阅。三产提速增效。金融、房地产、电子商务等新兴业态发展迅速,荣获金融生态示范县,江西银行和上饶银行泰和支行正式营业,金融机构年末存贷款余额分别增长6.9%和26.6%;完成房地产投资12.58亿元,商品房销售面积69.33万平方米;新增农产品电商150家,交易额突破10亿元。尤其是国兴城、泰鑫台湾文化公园等商贸综合体全面成型,蜀口生态岛、快阁文体公园、浙大西迁旧址等旅游重点项目加速推进,全域旅游发展规划编制完成,成功举办泰和县首届民俗文化旅游节,牧歌滩尾成功创建国家3A级景区,凯莱大酒店获评国家四星级旅游饭店,“乌鸡之乡,养生天堂”不断唱响。
世界灌溉遗产---槎滩陂
努力抓改革快步伐,发展环境优化升级。坚决破除发展障碍,优化企业发展环境,企业不动产登记“绿色通道”步入正轨,企业注册登记时间从20天缩短至2天;大力推进创新创业,人才工作资金投入突破3000万大关,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持续保持全市前列;拓宽项目投融资渠道,累计为企业融资4.5亿元,马市生态文化旅游特色小镇PPP模式成全市首例;征地拆迁全面保障,全年完成征地3220亩、用地2900亩,征地面积是2017年的三倍;全年完成房屋征收181户。探索征地拆迁安置新模式,高铁广场安置区、快阁花园安置区等9大安置区建设全面开花,村组预留用地开发实现从无到有的突破,着力打造苏溪———马市、螺溪———禾市乡村振兴示范区,改革活力春潮涌动。
秀美富裕———生态建设计长远
积极融入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以“城乡生态建设攻坚年”活动为抓手,大力推进污染治理、环境整治、生态建养等工作,加速绿色崛起,城乡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城镇品位精细提升。城镇化率提高2.08个百分点,达到53.15%,城区控规覆盖率达100%。钦顺路中段、滨江大道北延、祥和大道东段等断头路全面贯通,体育中心二期、泰和大桥、文田农贸市场等重点项目全面投入运营,文信西昌府、快阁花园、浅水湾高铁花苑近10万平方米安置房启动建设,完成1246套棚改任务,历年实施的保障性住房项目全面交付使用。
白鹭伴耕
美丽乡村精致打造。786个美丽乡村建设点全部建设成型,螺溪———澄江、灌溪———万合沿线连片美丽乡村示范带初步形成,涌现了沙村镇绵溪村、苑前镇王山村、螺溪镇保全村等精品点,凸显美丽乡村的人文特色。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系列攻坚行动扎实有效,拆除危旧土坯房343万平方米,违章铁皮棚79万平方米,关停砂场17处,136座县乡级公墓山基本建成,散埋乱葬整治走在全市前列,城乡环卫社会化购买服务正式签约运行,农村生活垃圾治理顺利通过国家和省级验收,“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创建顺利推进。
赣江边远眺泰和城区
生态环保精准发力。深入推进“蓝天、碧水、净土”行动,持续开展建筑工地扬尘污染、秸秆禁烧、畜禽养殖污染、工业废气、废水等专项整治行动。统筹推进燃煤锅炉改造、秸杆禁烧、降坡封尘、饮用水源地整治、生猪规范养殖等专项整治。淘汰改造10蒸吨以下燃煤小锅炉23台;禁养区内499家生猪养殖场全部关停;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正式投入运营;蜀口、通津两个国家考核断面水质监测站完成投用。中央及省市环保督察问题整改有序推进。河长制、湖长制和林长制全面落实,完成人工造林面积1.62万亩,重点区域森林美化彩化珍贵化357亩,赣江泰和段水质保持在优良状态,赣江最美岸线逐步形成。尤其是PM2.5平均浓度为37微克/立方米,低于省定目标9个点,优良天气比例高达92.9%,城乡发展的绿色含量更足、本色更纯。
天湖山风电场
文明幸福———民生改善强保障
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
全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将2018年定为脱贫攻坚巩固提升和作风建设之年,按照“核心是精准、关键在落实、确保可持续”的要求,扎实开展脱贫攻坚“春季攻势、夏季整改、秋冬会战”,创新举措,聚焦高质量脱贫。全县剩余5个贫困村全面脱贫摘帽,343户982人,贫困发生率降至0.88%,在国家脱贫攻坚省际交叉考核中受到高度评价。贫困村巩固提升工程进展顺利,22个乡镇扶贫工作站,297个行政村扶贫工作室按照一比一持续完善,镇、村扶贫工作站(室)向“一站式”服务提升,形成了县、乡、村上下联动的组织保障体系。
加快推进民生事业。全县用于民生的财政投入30.15亿元,占全县财政总支出的81.9%。民生指标全面完成,新增城镇就业6287人、转移农村劳动力7839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并轨运行,全民参保登记计划全面实施,各险种参保人数稳步增长。教育、文化、卫生事业全面发展,新建改造校舍面积5.4万平方米,桂花学校顺利开学,乡镇公办中心幼儿园基本建成,文田初中、上田初中扩容等城区和乡镇中小学改扩建等工程全面推进,310个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85所村卫生计生服务室建设全面建成,县中医院基本建成,新生儿免费基因检测健康筛查工作全面开展,省级卫生城镇、食品安全城市创建全面启动并扎实推进。快阁体育公园、浙大西迁旧址、马家洲集中营等三个文旅项目基本成型,棚户区改造、县城水系综合治理、城乡环卫一体化等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获得“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称号。
中国名胜---快阁
积极维护社会稳定。深入推进“七五”普法,持续推动农村“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利用“警民恳谈”“巡回法庭”“民嘴讲法”等群众工作法开展“法律服务基层行”活动,着力打造泰和特色普法品牌能力。持续抓好一个“和谐片区”、两条“平安长廊”示范带建设,完成“天网”四期视频监控点新建500个,净增“雪亮工程”视频监控探头5000个。食药安全、信访维稳、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全市首创“交治合一”。十大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持续推进,事故起数和伤亡人数“双下降”,实现重大安全事件“六个未发生”和进京群访、非访、滞访“三个零”目标,公众安全感指数稳居全省第一方阵。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打击涉恶团伙5个,逮捕37人,全县公众安全感测评安全感指数及政法各部门群众满意度排名在全市位居前列。
担当实干———党的领导再加强
“抓好党建就是最大的政绩”。泰和县始终把党建工作摆在履行职责的首要位置,自觉做到党建工作常问常管常抓,推动党建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夯实组织基础。深入推进“一树两强”主题活动,对全县328个村(居)、160个县直单位实施规范化提升工程。持续整顿27个软弱涣散村(社区)党组织。探索创新村级后备干部培养“双推双选”模式,保障了全县297个村(社区)两委换届工作平稳有序进行,顺利实现50%“一肩挑”目标。依托“同心·服务团”、商会、新联会等优势,开展各类服务活动58次,服务群众10000多人次。积极推动非公经济发展,优化营商环境,收集意见建议82条,解决企业困难70多个。民族宗教和谐稳定,港澳台统一战线联系紧密,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积极参与美丽乡村建设、抗洪救灾等活动,各行业领域凝心力、向心力显著增强。
营造风清气正。坚持不懈正风肃纪,持续保持反腐败高压态势,积极营造风清气正政治生态。认真贯彻落实全省作风建设工作会议精神,把作风建设与中心工作统一起来,出台《关于进一步深化作风建设监督工作的实施方案》,深入开展干部作风监督检查6次,发现“怕、慢、假、庸、散”方面问题38个,通报单位24个,处理26人。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34起44人,党纪政务处分15人,诫勉谈话27人,通报曝光17人。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机制,旗帜鲜明地支持干事的干部,先后为79个举报失实的单位和个人澄清事实、消除影响,保护了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性。全面加强党政领导干部纪律教育,开展“会前党纪教育一刻钟”活动3500余次,受教育党员干部4万余人次。监察体制改革有序推进,县委巡察办和3个巡察组组建完成,人员已全部到位,开展了2轮常规巡察和1轮机动式巡察,覆盖9个县直单位和9个乡镇,实现了对该县十大行业扶贫单位和25个“省定贫困村”的脱贫攻坚巡察全覆盖任务。保持反腐败高压态势,立案126件139人,党纪政务处分129人。进一步完善了《泰和县县管领导干部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全程纪实制度》,认真落实责任分解、履职清单、约谈提醒、签字背书等制度,实现推行制度与推进具体工作相互促进、同步提高。先后下发《泰和县党政领导班子成员以上率下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践行“第一种形态”提示函》5份,督促落实主体责任,全县共查处落实“两个责任”不到位问题54起,问责党组织11个、领导干部52人,给予党纪政务处分5人。
匡正用人导向。抓好“选育管用”四个环节,突出“忠诚、干净、担当”好干部标准,把严措施、严纪律贯穿干部队伍建设全过程,不断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坚持任人唯贤、事业为上、公道正派原则,以实干论英雄、用效果评优劣、凭实绩用干部,对在一线、前线、火线的干部高看一眼,对在岗、在位、在状态的干部厚爱三分,着力构建“一线培养、一线考察、一线选拔”干部培养使用链条。2018年共选派297名干部到村担任第一书记,选派79名年轻干部到征地拆迁、重点项目建设、信访维稳、卫生城镇创建和扫黑除恶等一线锻炼,提拔重用一线干部47人,占提拔重用总人数比82.46%。严格落实干部重大事项报告、“凡提四必”等制度,对“一把手”、关键岗位、年轻干部、新任职干部,进行了函告、函询、提醒谈话和诫勉谈话“两函两谈”警示。坚持把监督贯穿于干部选任始终,全面推行干部“八小时外”延伸考察,落实干部选任全程纪实和署名推荐办法,实行领导干部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及任中审计,对9名调整交流的单位主要负责人进行了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全面推开乡镇干部绩效考核试点,通过干部按月量化考核、按季张榜公示、绩效工资浮动,激发了乡镇干部活力。通过“三方面人员”选拔,从乡镇基层一线的事业编制人员、大学生村官和村(社区)干部中选拔乡镇副科级干部22名,充分调动了干部工作积极性。同时,对全县所有科级以上实职干部,推进谈心调研全覆盖,通过“听”情况、“察”实绩、“用”成果,进一步把准了干部“思想脉搏”,减轻了干部的“思想包袱”,提升了人岗适配水平。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和人才强县战略,大力实施“泰和英才”计划,与中科院地理资源所签订了全面合作框架协议,在人才柔性引进等领域进行深入合作,全年引进硕士以上高层次人才138人。坚持自主培养,遴选组建了由1399名农村实用人才组成的“田教授”服务团,完善提升农村实用人才孵化空间“田教授”创客聚落部。去年全省农村实用人才助推脱贫攻坚现场推进会、全市人才工作暨“田教授”和院士工作站现场推进会相继在我县召开,“田教授”品牌获全省推广。
来源:井冈山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