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听见泰和
听见你我心中家的声音
谢谢您的关注!“ 泰和风 ” 将陆续推出《主播带您听泰和》栏目,让泰和县融媒体中心的美女帅哥主播为身在天南地北的您,带来家乡最亲切美好的声音!
本期
主播
欧阳丽莎,泰和县融媒体中心编审部副主任、中央厨房编辑、播音员、节目主持人。

最是艾草香
农家有农家的味,乡土有乡土的情。
每年的三四月份,勤劳善良的二姐总会变着法子为我们倒腾一道美食------艾米果。
作为资深吃货的我,确实应该为二姐点个赞。吃了不计其数的艾米果,相较之下,还真是感觉二姐做的纯正入味,绵柔劲道。吃起来特别有嚼劲,儿子识得这味,这不,其他人做的也就不再入口了,连品尝一下都不愿意的。
小孩子的嘴自然是十分的刁,也许应该是有道理的,细细品味确实实在在是有区别的。

二姐在八一八(原来属于军工厂)上班,周边的环境不错,这种掩体工程一般设置在山区。得益于这样子的地理位置,艾草长势不错,却也不讲究,随性生长。对于我们而言,采集艾草便有了得天之利。
房前屋后,园角菜垄,随处可见,自然可取,只是要费些时间去摘采。二姐总是利用下班之余或者周末闲暇去收集艾草,人勤快事儿也就来的实在,不一小会就拾兜一篮子了啦。
为了满足我们的胃口,二姐总是尽可能多弄一点,直到满满当当的实在是装不下了才罢手,嘴里还念叨着,嗯,这边还有一些,明儿赶早再来摘,还可以做一回哦。

艾草的采集也是要遵从时间的,不能太早,当然也不能太晚。早了还没有长成,多半有些涩涩的;晚了也不成,就老了,味道出不来了。
二姐自然掌握了这个时间,总是在最好的时候采摘,正如花儿开正艳的当下,艾草鲜嫩嫩的,轻轻一捻,怕是就会揉碎了。
如此正好,我们就赶上这一茬,美美的享受这份口舌之快,体会到生活之美和人工织造的食饴。

艾米果的生成,可是需要经过淬炼的过程了。最后好吃不好吃,这道工序应该是比较关键的啦。
先是除杂汆水,二姐谙得此道,原本摘叶的时候就很仔细,这会弄来自然也就轻松一些,三下五除二就可以入水了,冷水淘洗后就用开水溉润,待松软几分钟,叶脉掉垂,绵稠稀释,就算是素材到位了。
如何配伍,这个忒有说头。艾米果讲究一个劲道鲜香,嚼劲十足,全在这会了。面粉、糯米粉、白糖等既为佐料,也是主材,和着艾叶草,相溶相生,合为一体,互为主次,各自入味。
重中之重就是搓揉。这活儿,可得一身劲,但往往仅有劲还不够的,还得巧干加辨析,粘底自然是不行的,出粉也是没到位,分色约摸着也是力度不够的,使劲揉捻的过程中还得看色、闻味、试糖等等,一样程序也不可大意的,二姐在行得很,自然活儿就来的快来到到位。

艾叶草泥弄好了,就可以动手做艾米果了。或圆或扁,或条或片,或糖或咸,或素或杂,个人的喜好,随意搭配组合,一股脑的功夫,二姐就做好了各色各样的艾米果。
最后就是上屉蒸火了。用纱布块铺好,把艾米果整齐划一码好,不宜粘连为好。调和火候,十来分钟就搞定齐活了。
香喷喷的艾米果新鲜出炉了,我们围桌而立,都希望占得先机,头一个来犒赏味蕾。嗯,入口便知晓,就是这个味。
第一锅不到一会功夫就见底了,大家催促着第二锅上灶,赶紧的,哈哈,一家人开心极了。

开心日子倏忽就过了,如今二姐退休了,想必以后做艾米果也就不大常有了,留一嘴遗憾吧,日子总是会有这样一点残缺之美吧。
嗯,不想那么多了。余香还在,口舌生津,快意的人生佐餐食品,纯天然的嘴角收获,值得拥有的美味。
咱老百姓的日子就是这样实实在在,一道家常果羹,一个居家老理。平平安安的日子,平平凡凡的过程,平平淡淡的享受,如此再好不过了。
最是艾草香,最是真滋味。一家人,忙乎着,闲适时光,我们一起把生活捂热,一起把日子煮甜,一起把幸福蒸熟,一起把美好烹调。
艾叶草香,艾米果甜,日子香香甜甜的,真真,挺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