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村镇地处泰和县东南部,距泰和县城30公里。辖8个村委会、1个居委会,100个村民小组,136个自然村,常住人口1.8万人,总面积81.8平公里。沙村镇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建立于西周时期,史称府山城。明朝成化年间,该镇高陇村尹直受翰林学士、兵部尚书、加封太子太保,成为继杨士奇后的泰和第二位入明朝内阁的朝廷宰相,成就了泰和隔河两宰相的传奇。1931年10月,成立中共万泰县委员会和万泰县苏维埃政府,旧址位于沙村镇沙村村刘家组。1932年,高陇村尹明亮在这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成为新中国建国以来泰和县开国18位将军之一。
近年来,该镇党委、政府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治、管理民主”总要求,立足本地实际,紧紧围绕“景色秀美、生态宜居、产业富民”的发展目标,带领全镇党员干部和群众,以项目建设、产业富民、脱贫攻坚、环境保护、平安创建为主线,大力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全镇经济社会迈上新台阶、取得新成效。
项目为王,跨越发展增后劲
该镇牢固树立“项目为王”意识,聚焦民生实事,重点推进了生态绵溪、生态沙村示范带建设工程、圩镇整治提升工程、新农村文明实践中心省级示范点工程建设,正在规划319道国道圩镇道路拓宽及“白改黑”工程、中心停车场等项目建设。通过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大力开展招商,傲农二期、邦力达二期等公司相继落户园区、按期投产。充分利用“春风行动”,积极帮助企业招工,有效解决了企业招工难、用工难问题,2019年上半年完成协税护税787万元。
产业兴旺,规模壮大添活力
充分利用本镇生态环境和优势资源,不断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引导农民大力发展优质稻、井冈蜜柚、有机蔬菜等特色富民产业,建立了万亩绿色水稻、千亩井冈蜜柚、百亩有机蔬菜基地,培育“一村一品”示范村4个,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23家、家庭农场26家、种养专业大户15 户。同时,积极探索“党支部+‘田教授’+合作社+农户”的运行模式,以园区建设为引领,大力发展葡萄、火龙果采摘、蓬虾体验等生态旅游观光休闲农业。此外,以机制砖厂、石灰厂为龙头的建筑建材业,以精制米为主的食品加工和竹木加工为主的加工业,以饮食、运输、服务为主的第三产业蓬勃发展。
环境整治,生态秀美面貌新
通过政府宣传引导、党员和镇村干部带头、全民参与人居环境整治,利用门前“三包”、打分评比等方式,将美丽乡村建设与拆除蓝色铁皮棚和危旧土坯房、厕所革命、农民建房管控等有机结合起来,在各村组“地毯式”开展河道垃圾、菜园围栏、房前屋后杂物垃圾清理,并动员全镇保洁员、公益岗位者、贫困户、低保户、志愿者等300多人参与农村“八乱”整治。截至目前,全镇拆除蓝色铁皮棚62330平方米、危旧土坯房81470平方米、拆除旱厕319座,完成户厕所改建163户,清理菜园围栏2400米,建立垃圾集中收储点120个,让清静整洁彰显在乡村每个角落。并通过重点推进绵溪生态示范村建设,2019年9月该村荣获“江西十大优秀乡村之锦绣村”称号,江西广播电视台主办的《江山多娇·我和我的家乡》走进泰和直播节目在该村参与拍摄,通过举办龙虾垂钓大赛、虾松舞表演、现场品虾等趣味活动,有力地向全世界展示了生态绵溪的秀美风彩。
脱贫攻坚,砥砺前行奔小康
该镇深入开展精准扶贫“十大行动”,强化“智态双扶”、产业就业“双业扶贫”,全镇建成4个村级光伏电站,明确收益用于设置的公益性岗位、小型公益事业、产业奖补等,推动贫困户通过劳动实现增收致富;依托贫困村产业特色,采取“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建立产业扶贫基地4个,引导贫困户以土地经营权和直补资金入股并参与基地建设,使贫困户获得稳定的经济收入;利用“名嘴讲堂”进村入户向贫困户大力宣传勤劳致富、勤俭持家、敬老爱幼、诚信友善等思想美德,在全镇推介了一批靠自己劳动实现脱贫的先进典型,大大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截至目前,全镇有154户贫困户如期实现高质量脱贫。
综合治理,和谐稳定谱新篇
持续巩固“三治互动”农村治理模式,深入开展“平安长廊”创建,投资36万元提升镇综治中心视频监控指挥中心和“雪亮工程”建设,严格落实信访案件领导包案责任制,大力实施农村“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司法调解工作得到加强,全镇无进京、赴省、去市、来县信访,重点人群管控到位。镇村治安秩序明显好转,社会大局总体稳定,群众安全感、幸福感得到进一步提升,2018年镇司法所被评为“全国优秀司法所”。
作者:何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