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我和我的祖国”征文展示 | 蜀口人家·欧阳庆华

2019-09-27 10:13  阅读:269 

今天,是小儿平新房落成庆典的日子。可福老人端坐席间,频频接受客人们的轮番道贺,山羊须沾满晶莹的酒花,像垂挂树梢的晨露。推杯换盏间,抖落粒粒醇香。

自己做梦都不曾想过,这辈子还能住上这么高级的别墅。

六七十年代,可福家可是十里八乡出了名的穷,全家七口就一间房。

要盖房,谈何容易。生产队年年超支,四崽一闺女背书包(读书)把人压得喘不过气,可福巴不得一分钱掰成两半用。

老大文,老二淇,都在镇初中上寄读,每人每月四元钱的伙食费都交不起。一星期带一次私菜,冬天还凑合,夏季容易馊。文和淇清楚记得,每周最后两天没菜吃,除了去镇上姑姑家蹭些菜,更多的时候是把饭碗放水龙头下,拧开,“咕噜“咽下。

生活的窘迫让可福对自已异常苛刻。上了年纪的人都有印象,可福全年就两套装束。夏天,一条短裤,两条赤足,赤膊上阵。从初夏穿到仲秋,被烈日炙烤翻卷的皮肤,像锅底烙成的烧饼片片脱落;冬季,内里套个破衬衫,外面披件军色旧棉袄。一年到头,逢年过节,一成不变,成了当地家喻户晓的独特行头。

自已穿得寒碜无所谓,但不能亏孩子。大儿文刚到镇上读初中那会,可福掐来算去总凑不齐买衬衣的钱。总不能露个赤膊上课。收了花生,换回一件背心,作为大儿子入学的新衣。

文寄宿学校,每天睡前先把背心洗好晾干,白天又穿上,如此循环 。

一次在校园边河里清洗,因天黑,背心不慎被水冲走。赤膊回到家,可福心疼如刀割,抡起木棍就打,无论妻子如何劝阻,就不收手,一直打到自已手脚发麻才停止,孩子瘫在地上久久不能动弹。

说起挨父亲的打,几兄弟都是满腹委屈。二儿淇更有道不完的辛酸。那年白萝卜丰收了,天不亮,可福就催着老二淇和老三华用板车运到县城赶早市。兄弟俩当时都是十来岁的孩子,没法子,只能小孩当大人使。兄弟俩推着近五百斤的白萝卜出村庄,过小桥,上渡船,到了陡峭的马印冈,用尽吃奶的力气停在半坡腰上不去。想到迟到又要挨父亲的打,稍作休息,俩人咬紧牙关,一前一后,一步步挪到坡顶,天亮前赶到了县城。

返回的路上,鞋都舍不得穿,光着脚丫回到家。扭头一看,糟了,淇搁在板车上的一双球鞋被颠簸掉了。这可是一个月的收入呀!接下来又是一顿痛殴。

哪个父母舍得对孩子痛下狠手?其实,都是贫穷惹的祸。

孩子大了, 总得让他们有个安身之所,夫妇俩屈着十个指头,亲朋好友轮了个遍,也没指望上哪家能借出半个子儿。于是领着孩子们从废弃的坟地里捡些半拉子砖块。没有石灰水泥,就到河对岸的山脚下运来有粘性的山土,与稻草混搭。其他材料则从塌坍的柴茅间清理出来加以利用。全家总动员,老少齐上阵,既当师傅又做小工,硬是把一间三十来平米的毛坯房给撑了起来。

站在新房里,抬头见瓦,低头是土,墙壁内外都是凸凹裸露的砖体。套用现在的时髦话,那是原汁原味的生态房。

再安置三张简易床,拚成一排大通铺。一家大小就这样凑合挤在坚硬的床板上。冬夜,呜呼呼的寒风冻得孩子瑟瑟发抖;春季,哗啦啦的雨水又让全家寝卧不安,东躲西挪折腾不停。但,总比一家子挤一间屋里强。

兴许是自小棍棒教育效应 ,孩子心里早早埋下了出人头地的志向。

长大后,四兄弟秉承父亲吃苦耐劳的品格,借着国家好政策的春风,白手起家,驰骋商海。

大儿文泥水匠出身,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汗,人辛苦收入又低。他根据建筑市场变化,审时度势,毅然抽身,投资两百余万选择脚手架租赁行业,业务遍布附近县市,成了当地有名的"支架王”。妻子桂花则在家经营一家商铺,生意红红火火。

二儿淇一直从事农产品推销。前些年,他因地制宜,立足家乡,发展制茶产业。其生产的“蜀口高坪茶”远销国内外。他采用厂店结合,电实并营的模式,自已主管生产经营,妻子玉珍坐阵县城茶店负责销售。

三儿华在广东开工艺品商铺,小康人家,和和美美。

四儿平在深圳经营超市,生意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成就了一段商海拼搏的佳话。

四位兄弟个个盖了房,置了车,老四平更了得,在深圳和县城购置了房产和商铺,在老家蜀口洲盖起一栋价值两百多万的豪宅。

四兄弟的创业故事,书写了一桩蜀口人家的人生传奇。

蜀水淙淙,江尾尽头的蜀口人家,新宅幢幢,酒令声声。

可福有些微醺,但微笑始终写在眉梢,眼里一直荡漾甜甜的幸福! 


15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