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龄儿童上学,一件再平常不过的事,但对南昌市新建区樵舍镇蔓湖村的付凤英、付振法姐弟而言,却一波三折。
2018年秋季学期,姐弟俩迟迟未到学校报到,引起了蔓湖小学校长付小平的注意。付小平上门家访发现,付凤英、付振法家是建档立卡贫困户,父亲付勇患有严重精神疾病,不允许孩子与外界接触,更反对上学读书。
付小平耐心细致地做工作,可付勇就是听不进去。“家里就这个现状,孩子不上学还能帮着做点事,上学去了你帮我做吗?”付勇的一句反问,让付小平无法回答,毕竟很多事是学校做不到的。
付小平把情况向镇里反映。镇派出所、综治办、中心小学及蔓湖村委、蔓湖小学派出联合工作组,多次上门做付勇的思想工作,并全力协调孩子入学各项资助及家庭脱贫事项。功夫不负有心人,在辍学近半年后,付凤英、付振法于2019年1月回到学校。
付凤英、付振法的重返校园,是党和政府兑现不让一个孩子因贫失学的庄严承诺,得益于新建区实行的义务教育控辍保学“双线责任制”,即“区政府—乡(镇)政府—村(居)委会—学生家长,区教体局—学校—班主任—学生”协同机制。
学校、属地、教育行政部门齐抓共管教育扶贫,源于2016年学生资助工作的一次改进。据省学生资助管理中心有关负责人介绍,当时在核实受助学生信息时发现,学校能够掌握学生的基本情况,但难以把准其家庭情况;当地政府对学生家庭情况熟悉,却未必了解学生的就读情况,因此资助遗漏、重复等现象时有发生。
如何汇聚学校、属地、教育行政部门等各方力量,共同推进学生资助工作?当时,我省以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受教育子女为重点,创立学生资助工作学校校长与乡镇属地“双负责制”,确保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信息一个不错、一个不漏。
2018年初,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从制度上强化了义务教育扶贫资助政策学校校长与乡镇属地双负责保障。2019年4月,国家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工作组在反馈我省2018年脱贫攻坚成效考核时肯定了这一做法,认为该制度创新在全国具有很好的示范效应。
目前,全省1531个乡镇(含街办)、7583所义务教育学校签订了责任状,做到学生资助精细、精准、精确。“双负责制”实施4年来,其“双线”信息比对、“双向”分工落实、“双联”资金保障等优势,正在得到彰显。
——“双线”信息比对力求精准。为实现教育行政部门与扶贫部门、学校与乡镇信息一致,省学生资助管理中心把“建档立卡贫困学生电子档案信息系统”与省扶贫办数据系统进行资源共享,按照“过程管理、动态调整”的要求,指导各市县教育部门与当地扶贫部门定期开展数据比对,推动学校与乡镇进行实地核实,“双线”并行比对。2018年至今,全省各地各校已开展三次数据核对比对工作,核实数据量达194.1万人次。
——“双向”分工落实夯实责任。针对以往在教育扶贫工作中,学校与乡镇之间责任划分不够明确等问题,我省进一步明确学校负责全面落实在校就读的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资助工作,乡镇重点核实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信息。根据这一要求,各地因地制宜创造性开展工作,如余江区建立责任包干制度,乡镇场领导、干部包片、包村、包户,学校领导、教师包年级、包班、包人;湖口县制定考核制度,明确考核结果与乡镇领导提拔任用挂钩。
——“双联”资金保障优化分配。学生资助政策的落实关键在于资助资金的精准使用,省学生资助管理中心联合财政部门强化管理和落实,形成资助资金教育、财政“双联”保障工作机制。在操作中,改变往年按照在校生人数进行“一刀切”的分配模式,先按建档立卡学生人数进行分配,剩余资金再平均分配到各地,优先确保建档立卡学生全覆盖。2018年,全省发放学生资助金41.26亿元,惠及151.24万人,其中资助建档立卡学生47.22万人,金额10.54亿元。
学生资助“双负责制”带来的示范效应,在教育扶贫其他领域次第花开。宜春市推进“部门+社会”协同助学模式,在落实各职能部门帮扶助学责任的基础上,倡导爱心企业和热心人士参与教育扶贫。遂川县建立县教体局、市监局、司法局、综治委、公安局、人社局等部门协同的“联控联保”机制,明确工作职责、落实工作人员,共同抓好“控辍保学”工作。
新建区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主任杜璇认为,教育扶贫“双负责制”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实现了学校与家庭、学校与乡镇、线下与线上、定期认定与动态调整的良性互动,起到了握指成拳凝聚合力的效果。
来源:江西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