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蓄东风再振雄风!我县这项工作获中央、省市媒体齐点赞!

2019-05-13 16:55  阅读:130 

泰和县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创新是发展的第一动力”的理念,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重点工作任务,以农村实用人才队伍、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等为工作重点,推动人才工作创新,打造聚才引才高地。今年以来,我县“田教授”经验做法陆续在《中国组织人事报》、《当代江西》、《江西组工信息》刊文推介。2019年3月9日,《井冈山报》在头版头条刊发泰和县招才引智工作典型做法,泰和人才工作正蓄积着浩荡东风扬帆远航!

蓄东风再振雄风

——看泰和招才引智给力高质量发展

2月1日,泰和籍在外高层次人才“智荟泰和·双创对接”活动;

2月13日,“乡思乡伴·筑梦泰和”泰和籍高校大学生返乡看变化;

2月22日,“就业援助月暨春风行动”第十六场集中招聘会开场;

客商座谈、乡贤会、知名返乡人士脱贫攻坚意见征集……

2月迎来农历年春节,2月也迎来泰和人才工作黄金月。新春开门红,回望来时路,招才引智蓄积浩荡东风,扬帆远航再振高质量发展泰和雄风。

大处着眼,细节入手

好时机大平台智荟泰和

“在原材料及器件制造方面,无线充电纳米晶磁性材料具有广阔市场。”2月1日,泰和籍在外高层次人才“智荟泰和·双创对接”活动交流座谈会上,深圳市索菱通信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博士刘泽洋建议泰和县在电子信息首位产业发展升级方面重点向无线充电领域拓展。

行千里路,怀桑梓情。春节前,“智荟泰和·双创对接”活动启动,近50位泰和籍在外高层次人才主动报名,31位博士到会,有海归学者,有“江西百千万人才”“潇湘人才”“太湖人才”,更有“国家万人计划科技领军人才”。乡情是把人才密匙。该县积极回应在外人士的关心关切,高点推动,用心搭好平台,用情沟通对接。政治、经济、文化、交通、旅游,口对口洽谈座谈;工业园、现代农业、牧歌滩尾、马家洲、浙大旧址、快阁公园,点对点实地观摩。

敞开增信释疑窗口,凝聚乡情动力。与会人才中,涌现出提前返乡调研的教授;单日奔波千里的院长;过家门而不入的游子……“建议结合水陆空交通优势发展大物流产业。”“建议通过挖掘红色资源、内外联动、学术先行,深化校地合作提升马家洲集中营红色品牌影响力。”“建议培育一批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示范地。”……专业独到的见解,在全县干部群众中引发了一场“头脑风暴”。截至目前,采取技术顾问、干部委培等形式,该县已经落实合作项目11个。

长远考虑,方寸用功

土专家名院士才引东风

人勤春来早。2月的大地春寒料峭,该县嘉农惠农机合作社的郭琪早就忙开了。嘉农惠农机合作社是国家级示范社,也是该县乡村大学生创新创业示范基地。郭琪是个大学生,也是合作社的农机手,操作无人机开展植保作业是他的拿手本领。2018年,合作社实现流转土地面积6000多亩,托管面积1.6万亩,已经组建起水稻机械化种收和机械化植保等5支专业化人才队伍。

乡村振兴离不开人才,脱贫攻坚离不开人才,特别是离不开农村实用人才。去年11月,全省农村实用人才助力脱贫攻坚现场推进会在泰和举行,泰和县“田教授”服务模式引起特别关注。

“依托身边产业、激活身边能人、运用身边语言、传授身边技术、带富身边群众”———土专家就是“田教授”。当地县、乡、村三级1300多名“田教授”,400多个、覆盖200多种农业产业的实训基地,传帮带,拉起一支万人产业大军,被誉为“永远不走的产业扶贫队伍”。物要尽其用,人要尽其才。3年来,该县从“田教授”中储备村级后备干部440名,其中276人在2018年村级党组织换届中当选为“领头雁”。2018年6月,泰和县“田教授”技能培训学校成立,搭建起“田教授”素质提升的特训平台。同时,已累计为“田教授”提供免抵押低息贷款2600余万元。

土专家展身手,名院士落了户。2017年,吉安市首个县级院士工作站———千烟洲院士工作站落户泰和。当前,该站开展的“亚热带泰和乌鸡林下生态养殖技术集成与示范”课题已结题,获得了2项实用新型专利并得到推广,乌鸡专门化品系研究和乌鸡专用饲料研究已经展开,“千烟洲模式”再升级。

来源:井冈山报

13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