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让大美湿地增进民生福祉(绿色家园)

2022-11-11 10:51  阅读:6797 

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让大美湿地增进民生福祉(绿色家园)

本报记者 寇江泽 范昊天 姚雪青 窦瀚洋《 人民日报 》( 2022年11月11日   第 18 版)

  俯瞰江苏省徐州市潘安湖国家湿地公园。
  汪 磊摄(人民视觉)

  河南省三门峡市天鹅湖湿地公园,一群白天鹅振翅起飞。
  杜 杰摄(人民视觉)

  浙江省杭州市西溪国家湿地公园探索保护与利用双赢之路。图为小朋友在火柿节上品尝火柿。
  新华社记者 黄宗治摄

  云南省昆明市盘龙区甸尾村水杉湿地,水杉林色彩艳丽,景色如画。
  新华社记者 胡 超摄

  湖北省武汉市东湖国家湿地公园,湿地与城市融为一体。
  胡九思摄(人民视觉)

  编者按:11月5日下午,习近平主席以视频方式出席在武汉举行的《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开幕式并发表致辞时指出:“中国湿地保护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中国将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推进湿地保护事业高质量发展”。

  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具有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维护生物多样性等多种生态功能。《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于11月5日至13日举办,在湖北武汉设线上线下主会场,以“珍爱湿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主题,共谋湿地保护发展。我国于1992年加入《湿地公约》后,认真履行《湿地公约》义务,积极参与全球生态治理。新时代十年,我国不断加大湿地保护修复力度,水清岸绿、鱼儿畅游、鸥鹭翔集的怡人景致越来越多。中国保护修复湿地的历史性成就,受到与会各方广泛称赞。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推行草原森林河流湖泊湿地休养生息”。让我们珍爱湿地、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尽最大努力保持湿地生态和水环境,探索湿地保护与利用双赢之路,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继续为全世界生态文明建设贡献中国方案、中国智慧。

  

  高原之上,青海湖从面积持续缩小到水位10多年连涨,一度濒临灭绝的普氏原羚种群不断扩大。

  渤海之滨,黄河三角洲迎来大批迁徙候鸟,天鹅、丹顶鹤等如约而至。

  城市之中,深圳福田红树林湿地美景与高楼、街道融为一体,湿地生物多样性不断改善。

  …………

  水清岸绿,鸟鸣啾啾,神州大地上的一处处湿地,展现一幅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图景,尽显自然之美、生态之美。新时代十年,我国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强湿地保护修复,湿地生态状况持续改善,生物多样性日益丰富。全国已指定64处国际重要湿地、29处国家重要湿地,建立600多处湿地自然保护区、1600多处湿地公园。

  以国家公园、湿地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为主体的湿地保护体系初步建立

  湖北省武汉市,东湖畔的落雁景区,林木茂盛,湖边水塘清澈见底,鱼儿在水草间穿梭,散步赏景的市民和游客络绎不绝。

  落雁景区是东湖国家湿地公园里自然湿地面积最大、保存最为完好的区域。近年来,景区大力开展生态环境保护等工程,推进湿地生态修复、源头防污。

  “我们对景区内8个湖边塘进行底泥清淤,修复池底及池壁,种植水生植物,通过生态的方式净化水质。同时在水体周边建立植被缓冲带,削减面源污染。”武汉市园林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设计师梅章斌说。

  在原有地貌的基础上,落雁景区因地就势打造小微湿地群,形成了水塘湿地、淡水沼泽湿地、森林湿地等丰富湿地形态。“良好的生态环境,吸引了白鹭、灰鹭、野鸭等数以万计的鸟类栖息。每年冬季,还有几千只鸬鹚迁徙到这里。”梅章斌说。

  在整个东湖国家湿地公园,通过实施水生态修复,140公顷水域重现“水下森林”。

  全长100多公里的环湖绿道,是武汉保护东湖湿地的一个重要成果。“绿道充分利用原有湖边坑塘、沟渠等构建‘海绵体’,有效减轻了汛期强降水对岸坡的冲击,也减少了污染入湖。”武汉市土地利用和城市空间规划研究中心副主任亢德芝说。

  从截污控污到排口整治,从退渔还湖到生态修复……武汉不断加大东湖湿地保护修复力度,湿地水生植物由以前最少时不到100种增加到158种,东湖整体水质提升为Ⅲ类,为近40年来最好水平。

  我国幅员辽阔,地理环境多样,从寒温带到热带,从沿海到内陆,从平原到高原山区,都有湿地分布,类型丰富、面积广大。新时代十年,我国持续加强湿地生态保护修复,取得历史性成就。

  在福建省福州市闽江河口湿地,红树林在海风中摇曳,鸟鸣声远近可闻。当地大力开展“退养还湿”,实施改造水闸、设置植物隔离带、恢复植被多样性等工程,湿地生态环境持续向好,记录到的野生动植物及水生生物增至1311种,每年在此停歇的水鸟超5万只。

  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扎龙湿地,通过采取长效补水机制、生态移民搬迁等方式,生态不断改善,丹顶鹤野生种群不断壮大。扎龙湿地从以往的“人鸟相争”变为如今的“人鸟相亲”,演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动故事。

  今年6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正式施行,从整体性和系统性出发保护湿地生态系统。近年来,我国先后出台《关于加强湿地保护管理的通知》《湿地保护管理规定》《湿地保护修复制度方案》等,28个省份出台省级湿地保护法规或规章,湿地保护法规制度体系日趋完善。

  国家林草局湿地管理司副司长鲍达明介绍,目前,我国湿地面积达到5635万公顷,已初步建立起以国家公园、湿地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为主体的湿地保护体系。全球43个国际湿地城市中,我国占13个,数量位居第一。

  10年来实施湿地保护项目3400多个,新增和修复湿地80多万公顷

  蓝天白云下,江苏省徐州市潘安湖波光粼粼,一群群水鸭欢快游弋,满载着游客的画舫缓缓前行。“看到这湖阔景美、绿色成荫的模样,很多人不相信它的前身竟是一片采煤塌陷区呢!”90后“船娘”朱雪宁感慨。

  徐州市贾汪区有130多年的采矿历史,潘安湖所处位置因长期开采形成了1.74万亩的采煤塌陷区,是贾汪区内面积最大的采煤塌陷区。

  2010年,贾汪区启动潘安湖采煤塌陷区综合整治工程。“结合塌陷区积水面积大、塌陷深的特点,通过平整土方、表土剥离、坑塘整修、河道清淤等方法,硬是在原来的塌陷区上,建成了拥有7000亩开阔水面和4000亩湿地景观的生态公园。”贾汪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副局长赵海超介绍。

  潘安湖湿地公园2012年开园,2014年、2021年建成开放二期和三期,不仅扩大了面积,还新增了生态宣教功能。湿地公园先后被评为国家4A级景区、国家湿地公园、国家湿地旅游示范基地。

  “潘安湖虽然是人工湖,但良好生态环境吸引许多动物成为这里的新居民。”朱雪宁说,白鹭、苍鹭等在湿地定居,每年秋天有50多只天鹅将这里作为迁徙路上的歇脚处。据统计,如今潘安湖湿地公园有乔冠植物71种、水生植物28种,有鸟类106种、鱼类46种、哺乳动物13种。

  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加强保护修复,一处处湿地旧貌换新颜。

  武汉市蔡甸区沉湖国际重要湿地,蓝天白云下水鸟纷飞。当地实施湿地保护修复项目,疏通水系、保育原生植被、修复退化湿地,湿地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山东省聊城高新区位山黄河公园,天蓝水碧。当地在黄河位山灌区沉沙池区域实施水土保持工程,大力开展生态修复。昔日流沙遍地的黄河滩,变成林木繁密的大美湿地,鹭鸶、丹顶鹤等鸟类成了这里的常客。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累计安排中央财政资金168亿多元,实施湿地保护项目3400多个,恢复了一批退化湿地,改善了退化湿地生态状况。“我国近10年新增和修复湿地80多万公顷,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地总数达到2200多个,同时还规划将1100万公顷湿地纳入国家公园体系,实行最严格的保护管理。”国家林草局副局长谭光明表示。

  合理利用湿地资源,促进生态旅游、有机产业等绿色产业稳步发展

  浙江省杭州市,秋日的西溪湿地依然满目绿意。这个曾经污水横流的地方,如今已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成为杭州一张亮闪闪的城市金名片。

  西溪湿地生态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刘想介绍,西溪湿地实施生态补水、水环境治理、生物多样性保护等项目,引种浙江楠、浙江樟等200余种乡土和珍稀濒危植物,从源头上改善水环境,目前水质总体已达Ⅲ类,核心区域达Ⅱ类。

  坚持保护第一,适度合理利用,西溪湿地探索出一条保护与利用双赢之路。西溪湿地免费开放区面积达5.76平方公里,占西溪总面积的56%,开发西溪旅游产业和文创产业,打造花朝节、火柿节等节庆活动。开园以来,湿地公园累计接待游客5900万人次,成为人民群众共享的绿色空间。

  湿地美了,游人多了,西溪湿地原住民的日子也更幸福了。“我们是湿地保护最大的受益者。”西溪原住民、“西溪小花篮编织技艺”省级非遗传承人洪立萍感慨。她在西溪湿地开了小花篮竹编铺,年营业额可达20万元。

  各地合理利用湿地自然和人文资源,有效促进了生态旅游等产业的发展。我国以全球4%的湿地,满足了世界1/5人口对湿地的生产、生活、生态和文化等多种需求,为全球湿地保护和合理利用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潘安湖湿地公园,随着生态环境越来越好,每年游客达到200万人次,比10年前增加了3倍。在重庆市梁平区,当地通过“湿地 有机产业”“湿地 民宿康养”等模式,找准生态产业化的发展路径。国际湿地城市辽宁省盘锦市将辽河口湿地全面纳入保护,推进“退养还湿”,实现了海水、淡水连通,滨海滩涂功能逐渐恢复,水清、岸绿、滩净、湾美。盘锦湿地观测到的黑嘴鸥数量,从20世纪90年代的1000余只增长到目前的上万只。

  前不久,国家林草局、自然资源部联合印发《全国湿地保护规划(2022—2030年)》。规划提出,到2025年,全国湿地保有量总体稳定,湿地保护率达到55%,新增国际重要湿地20处、国家重要湿地50处。谭光明表示:“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根据《湿地公约》和《武汉宣言》,以新部署新举措,在推动全球湿地保护高质量发展方面发挥更大作用,作出更大贡献。”


713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